建設內容及規模
總建筑面積109758平方米
項目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中心二期工程
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批前公示
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批前公示
一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向公眾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批前信息。
建設單位對所發布信息的真實性負責,并將根據公眾反饋意見修改完善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相關內容。
二報批前公示的主要內容
- 1.建設項目名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中心二期工程
- 2.建設單位名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3.環評編制單位名稱:上海華閔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 4.項目建設地點:浦東新區周浦鎮上海市浦東新區國際醫學園區06-02及06-03地塊
- 5.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2023年12月14日至2023年12月21日止
- 6.擬報批的環境影響報告表全文的網絡鏈接:nclick="filedown(‘‘BL_XM_TABLE‘‘)">
- 7.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意見表的網絡鏈接:nclick="gzyjb()">
三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和途徑
公眾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傳真、信函等方式向建設單位反饋意見。公眾提交意見時,應當提供有效的聯系方式。
- 聯 系 人:游一成
- 郵寄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東安路270號10號樓303室
- 聯系電話:18017317642
- 電子郵箱:zlyyjjk@163.com
- 傳 真:64174774
四其他
對公眾提交的相關個人信息,建設單位不會用于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之外的用途,未經個人信息相關權利人允許不得公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環評附件新讀取1開始: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建設項目名稱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中心二期工程
項目代碼
無
建設單位聯系人
游一成
聯系方式
021-64175590
建設地點
上海市浦東新區國際醫學園區 06-02 及 06-03 地塊
地理坐標
( 121 度 36 分 50.435 秒, 31 度 6 分 48.766 秒)
國民經濟
行業類別
Q8415
M7340
建設項目
行業類別
四十九、衛生 84-108、醫院
四十五、研究和試驗發展-
98、專業實驗室、研發(試
驗)基地
建設性質
□新建(遷建)
?改建
?擴建
□技術改造
建設項目
申報情形
?首次申報項目
□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
?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
□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
項目審批(核準/
備案)部門(選
填)
項目審批(核準/
備案)文號(選填)
總投資(萬元)
環保投資(萬元)
環保投資占比
(%)
2.47
施工工期
36 個月
是否開工建設
?否
?是:
用地(用海)
面積(m2)
118133m2
環評附件新讀取1結束環評附件新讀取2開始:
建設
內容
1 項目背景
1.1 醫院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腫瘤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
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創建于 1931 年,是我國
成立最早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腫瘤醫院總部位于上海市徐匯區東安路
270 號,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及上海市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要
求,突破醫院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于浦東新區“上海國際醫學園區”設置復
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醫學中心(以下簡稱“腫瘤醫院浦東院
區”),涵蓋門診、醫技、住院、行政、教學、辦公及后勤配套等功能。腫
瘤醫院浦東院區包括東側醫療區和西側科研行政區。東側醫療區涉及一個地
塊(03-09 地塊);西側科研行政區涉及兩個地塊(06-02 地塊和 06-03 地
塊),總占地面積 76901m2,建筑總面積 95562m2,其中預留發展用地(06-
03 地塊)22809m2。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醫學中心
,現有職工 1200 余人。
1.2 項目概況
為滿足醫療需求以及為腫瘤醫院科研教學提供支撐作用的服務平臺,腫
瘤醫院于腫瘤醫院浦東院區西側科研行政區 06-02 地塊剩余空地及 06-02 地
塊南側的預留發展空地 06-03 地塊設置腫瘤臨床研究中心,包括西側科研行
政區 06-02 地塊剩余空地擬建的 1 棟科研教學樓(二期)及 06-02 地塊南側
的預留發展空地 06-03 地塊擬建的 1 棟醫療綜合樓(二期)。科研教學樓
(二期)進行基礎科研與臨床轉化研究,主要設置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腫瘤
病理中心、精準腫瘤研究中心、共享實驗平臺及計算機分析與大數據平臺
等;醫療綜合樓(二期)提供醫療服務及臨床研究病例,主要設置臨床研究
病房(
)、預防臨床試驗中心、腫瘤病理中心、放射診
斷中心等。涉及輻射相關內容不在本次環評內,建設單位需根據環保要求另
行申報。
23
本項目總建筑面積 118133m2(地上建筑面積 70916m2、地下建筑面積
47217m2),其中醫療綜合樓 72968m2、科研教學樓 36720m2。
本項目建成后,以東側醫療區、西側科研行政區圍合的區域進行考
核,環保責任主體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1.3 項目周邊環境情況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醫學中心四至情況如下:
東側 1 塊地塊(03-09)北臨質子重離子醫院,東臨康新公路,南臨七
灶港;西面 2 塊地塊(06-02 和 06-03),東接紅曲路,南接望春花路,西側
綠化帶,北為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尚未開發利用地塊。
本項目四至情況如下:
項目東側:紅曲路;
項目南側:望春花路;
項目西側:綠化帶;
項目北側:06-02 地塊,醫院現有科研教學區。
2 報告表編制依據
本項目于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的國際醫院區紅曲路 688 號復旦大學附屬腫
瘤醫院浦東院區西側科研行政區 06-02 地塊剩余空地及 06-02 地塊南側的預
留發展空地 06-03 地塊設置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要從事醫療服務及基礎科
研與臨床轉化研究。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所屬
行業類別為“Q8415 專科醫院-腫瘤醫院服務”及“M7340 醫學研究和試驗發
展-臨床醫學研究”。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上海市實施細化規定
(2021 年版)》(滬環規[2021]11 號),本項目屬于“四十九、衛生 84—
—108、醫院 841;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432;婦幼保健院(所、
站)8433;急救中心(站)服務 8434;采供血機構服務 8435;基層醫療衛
生服務 842——其他(住院床位 20 張以下的除外)”及“四十五、專業實
驗室、研發(試驗)基地——涉及生物、化學反應的(廠區內建設單位自建
自用的質檢、檢測實驗室的除外)”,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24
根據《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重點行業名錄(2021 年版)》
(滬環規[2021]7 號),本項目從事醫療活動及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醫療
和科研活動涉及第四類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級為一級(BSL-1),不涉
及第一、二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本項目不屬于重點行業,不涉及重點工
藝。
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關于發布<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行
政審批告知承諾的行業名單(2019年度)>的通知》(滬環評[2019]187
號),本項目不屬于告知承諾行業范疇。
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印發《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
境影響評價聯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滬環規〔2021〕6號)、《上海市生
態環境局關于印發<實施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聯動的
區域名單(2023 年度)>的通知》〔2023〕125號》,本項目位于康橋工業
園區(不含南區),屬于“實施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聯動的區域名單(2023年度)”中規定的區域,可實施告知承諾。建設單位
知曉上述政策后決定采用審批制。醫院知曉上述政策后,仍決定采用審批
制。
3 環保責任及考核邊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于腫瘤醫院浦東院區西側科研行政區06-02地塊
剩余空地及06-02地塊南側的預留發展空地06-03地塊建設本項目。本項目四
至邊界見附圖2-2。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對本項目廢氣、廢水和噪聲的排放控制措施及達
標情況負責。
(1)廢氣
本項目有組織廢氣排放考核位置為DA001、DA013~DA023排氣筒,廢
氣邊界監控點位置為東側醫療區、西側科研行政區圍合的區域外1米處、科
研行政區污水處理站周界。
(2)廢水
本項目排放的廢水考核以西側科研行政區污水總排口DW002作為廢水
25
達標排放考核位置。
(3)噪聲
本項目噪聲考核位置為以東側醫療區、西側科研行政區圍合的區域外1
米處。
4 門診、住院床位數、實驗內容及規模
本項目建設前后門診、住院床位數、實驗內容及規模見下表。
表 10 床位及日診療量一覽表
序號
名稱
本項目規模
現有項目規模
擴建后全院規模
1
床位
2
日診療量
表 11 本項目建成后全院實驗內容及規模一覽表
序號
實驗內容
實驗批次
本項目
現有項目
擴建后全院
1
乳腺癌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
2
動物實驗
5 建設項目工程組成與建設內容
本項目于紅曲路 688 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西側科研行政區
06-02 剩余空地及預留發展空地 06-03 地塊設置腫瘤臨床研究中心,總建筑
面積為 118133m2,擬建醫療綜合樓(二期)、科研教學樓(二期)及輔助
工程、儲運工程、公用工程、環保工程等。本項目及全院工程組成詳見下
表,平面布置見附圖。
26
表 12 本項目建成后全院工程組成情況一覽表
工程類別
工程名稱
工程內容
現有項目
本項目新增
備注
主體工程
東側醫療區
(03-09 地
塊)
醫療綜合樓
(地上 11
層
地下 1 層)
門醫部
B1 層:地下車庫(停放機動車 90
輛)、中心藥庫、影像科、放療區、
設備機房(包括鍋爐、水泵、風機、
應急柴油發電機等)、營養食堂
1 層:入口大廳、門診藥房、掛號
收費、 綜合服務、檢驗中心等
2 層:綜合門診、綜合服務、內鏡
中心、 功能檢查等
3 層:綜合門診、醫技、病理科等
4 層:乳腺中心、日間手術室
5 層:綜合門診等
/
/
住院部
B1 層:地下車庫(停放機動車 90
輛)、中心藥庫、影像科、放療區、
設備機房(包括鍋爐、水泵、風機、
應急柴油發電機等)、營養食堂
1 層:出入院登記、住院藥房、化
療輸液、中心供應室
2 層:手術室、輔助用房及架空連
廊(通向科研行政區)
3 層:手術中心、ICU
4 層:血庫、靜配中心、設備層
5 層~11 層:普通病房
西側科研行
政區
(06-02 地
塊)
1 棟科研教學樓(一期),地上 6 層,地下 1 層
B1 層:地下車庫(停放機動車 207 輛)、設備機房等
1 層:大廳、精準腫瘤中心、消防安保中心
2 層:教學用房、標準實驗室、架空連廊(通向醫療區)
3 層:教學用房、標準實驗室
4 層: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
1 棟科研教學樓(二期),地下 2
層,地上 12 層。
B1、B2 層:停車庫、人防救護站、
核醫學、庫房、機房、放療等;
1 層、2 層:營養食堂、員工食堂、
新建 1 棟科研教學
樓(二期)
27
5 層:復旦大學附屬腫瘤研究所、一期臨床研究中心
6 層:國家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惡性黑色
素瘤防治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癌防治中心
咖啡廳、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3 層、4 層:腫瘤病理中心;
5 層~9 層:精準腫瘤研究中心;
10 層:共享實驗平臺;
11 層:計算機分析與大數據平臺、
辦公;
12 層:行政辦公
1 棟行政及生活保障樓,地下一層,地上 5 層。B1 層:
地下車庫(停放機動車 207 輛)、設備機房等
1 層:學術報告廳、會議室、圖書館、檔案室、職工食堂
2 層:行政辦公、職工食堂
3 層~5 層:宿舍
1 棟動物實驗樓,地上 2 層。
1 層:小動物飼養間、空調機房、細胞培養室、實驗室、
消毒滅菌間、內準備間、外準備間、外來動物隔離和檢
疫、動物尸體暫存、醫用垃圾收集、更衣室、庫房、監
控室、辦公室、培訓室、門廳
2 層:小動物飼養室、實驗室、CT 檢查室、手術室、外
準備間、內準備間、空調機房、庫房、更衣室
西側科研行
政區
(06-03 地
塊)
預留發展用地
1 棟醫療綜合樓(二期),地下 2
層,地上 10 層。
B1、B2 層:與科研教學樓連通,包
括停車庫、人防救護站、核醫學、
庫房、機房、放療等;
1 層:掛號、藥房、靜脈配置,放射
診斷中心;
2 層:掛號、檢驗、門診、功能檢查
和超聲;
3 層:掛號、病理中心、早期篩查、
預防臨床試驗中心;
4 層:腫瘤病理中心;
5 層~9 層:臨床試驗病區(
);
10 層:員工宿舍
新建 1 棟醫療綜合
樓(二期)
輔助工程
食堂
東側醫療區地下一層設置營養食堂;西側科研行政區行 西側科研教學樓(二期)設置營養 新增營養食堂及員
28
政及生活保障樓 1 層設置職工食堂
食堂及員工食堂
工食堂
公用工程
給水系統
通過市政管網供現有項目用水
通過市政管網供本項目用水
/
排水系統
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網;食堂廢水經隔油池處理
后與病區廢水、化驗室廢水、科研實驗室廢水、動物實
驗樓廢水、辦公生活污水和鍋爐、冷卻塔排水,分別排
入東、西兩地塊內設置的污水處理站進行集中處理達到
預處理標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最終由白龍港污水處
理廠集中處理
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網;
本項目對西側科研行政區現有污水
處理站進行擴建,新增 1 套接觸氧
化池,其余依托現有。醫療綜合樓
(二期)中生物實驗室含活性器皿
經滅活后再清洗、中心供應室產生
的高溫廢水經降溫池降溫、檢驗科
及病理科產生的實驗廢水經含氯消
毒劑消毒預處理、食堂含油污水經
隔油池處理、車庫地面沖洗廢水經
隔油沉砂池處理,以上廢水經預處
理后與其他廢水一同經本次擴建的
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由監測井納入市
政污水管網;科研教學樓(二期)
產生的科研實驗廢水經酸堿調節處
理后,與其他廢水一同經本次擴建
的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由監測井納入
市政污水管網。
廢水量新增;現有
污水處理站擴建
供電
市政電網提供;另外東、西地塊分別置應急、備用發電
機系統,在東面地塊設置一臺 1800kW 柴油發電機組作
為應急備用電源;西面地塊設置一臺 1400kW 柴油發電
機組作為應急備用電源
市政電網提供
/
供氣
天然氣由市政天然氣管網供給,主要用于食堂和熱水鍋
爐;
天然氣由市政天然氣管網供給,主
要用于食堂和熱水鍋爐
/
純水系統
/
本項目新增 5 套純水系統,采用預
處理+二級反滲透+EDI 工藝,單套
制水能力 0.02t/h,制水率 75%
新增
鍋爐房
東側醫療區地下一層設置 1 間鍋爐房,設有 3 臺 3t/h 燃
氣熱水鍋爐
醫療綜合樓(二期)地下室一層設
置 1 間鍋爐房,設有 3 臺燃氣熱水
新增
29
鍋 爐 , 其 中 2 臺 2.8MW , 1 臺
1.4MW
冷卻塔
東側醫療區醫學綜合樓住院部樓頂設置 7 臺 400t/h 冷卻
塔
醫療綜合樓(二期)樓頂設置 3 臺
600t/h 冷卻塔
新增
真空泵
位于醫療區及科研行政區地下一層的設備機房,均配備 2
臺 150m3/h
位于醫療綜合樓(二期)、科研教
學樓(二期)地下一層的設備機
房,均配備 2 臺 150m3/h
新增
空壓機
位于醫療區及科研行政區地下一層的設備機房,均配備 2
臺 70m3/h
位于醫療綜合樓(二期)、科研教
學樓(二期)地下一層的設備機
房,均配備 2 臺 70m3/h
新增
應急柴油發
電機
醫療區地下一層的設備機房配備 1 臺 1800kW;
科研行政區地下一層的設備機房配備 1 臺 1400kW
醫療綜合樓(二期)、科研教學樓
(二期)地下一層的設備機房,均
配備 1 臺 1800kW
新增
環保工程
廢氣處理
醫療綜合樓(二期)
廢氣
/
醫療綜合樓(二期)病理檢驗過程
產生的揮發性廢氣經通風柜收集
后,通過改性活性炭處理,于樓頂 4
根 51m 高排氣筒 DA013~DA016 排
放,單個風量 8000m3/h;A2 生物安
全柜廢氣經高效過濾器處理后室內
排放,B2 生物安全柜廢氣經高效過
濾器處理后高空排放
新增
科研實驗廢氣
①生物安全柜廢氣經高效過濾器處
理后經樓頂高空排放;
②通風櫥廢氣經活性炭處理后,經
科研實驗樓(一期)樓頂 4 根 33m
高排氣筒 DA004~DA007 排放,單
個風量 1500m3/h
①A2 生物安全柜廢氣經高效過濾器
處理后室內排放,B2 生物安全柜廢
氣經高效過濾器處理通過樓頂高空
排放;
②科研實驗廢氣經改性活性炭處理
后,通過科研教學樓(二期)樓頂 2
根 60m 高排氣筒 DA0017~DA018 排
放,單個風量 6000m3/h
新增
動物實驗樓廢氣
①生物安全柜廢氣經高效過濾器處
理后,由樓頂高空排放;
/
/
30
②實驗區廢氣經活性炭吸附后,由
樓頂 2 根排氣筒 DA010、DA011 排
放,風量 12600m3/h、24600m3/h、
③消毒廢氣經空調系統收集后通過
屋頂高空排放
鍋爐廢氣
鍋爐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產生的廢
氣由 1 根 47m 高排氣筒 DA008 排
放,風量 16200m3/h
醫療綜合樓(二期)地下室一層設
置 1 間鍋爐房,設有 3 臺燃氣熱水
鍋爐,2 臺 2.8MW,1 臺 1.4MW,
均采用低氮燃燒,產生的廢氣經 3
根 51m 高排氣筒 DA019~DA021 排
放 , 風 量 分 別 為 5000m3/h 、
5000m3/h、2500m3/h
新增
污水處理站臭氣
污水處理站大部分設施為地下設
施,結構全封閉,地面設施中污泥
脫水機房全封閉,保持負壓。醫療
區污水處理站臭氣經活性炭處理后
由醫療綜合樓住院部樓頂 1 根 47m
高 排 氣 筒 DA002 排 放 , 風 量
2000m3/h;科研行政區污水處理站
臭氣經活性炭處理后由動物實驗樓
樓頂 1 根 18m 高排氣筒 DA001 排
放,風量 2000m3/h
污水處理站臭氣經現有活性炭處理
后由動物實驗樓樓頂現有 1 根 18m
高 排 氣 筒 DA001 排 放 , 風 量
2000m3/h
依托
食堂油煙廢氣
東側醫療區食堂產生的食堂廢氣經
油煙過濾器過濾后,由 1 根 47m 高
排 氣 筒 DA012 排 放 , 風 量
20000m3/h;
西側科研行政區食堂產生的食堂廢
氣經油煙過濾器過濾后,由 1 根
15m 高排氣筒 DA003 排放,風量
30000m3/h
科研教學樓(二期)設置營養食堂
及員工食堂,產生的食堂油煙經油
煙凈化器處理后,由 2 根 60m 高排
氣筒 DA022~DA023 排放,單個風
量 10000m3/h
新增
地下車庫尾氣
地下停車庫廢氣經機械排風系統抽
至距離地面 2.5m 高排放口排放。
地下停車庫廢氣經機械排風系統抽
至距離地面 2.5m 高排放口排放。
新增
31
應急柴油發電機廢氣
醫療區應急發電機廢氣由醫療綜合
樓住院部樓頂 1 根 47m 高排氣筒
14#排放;科研行政區應急發電機廢
氣由行政及生活保障樓樓頂 1 根
31m 高排氣筒 15#排放
醫療綜合樓(二期)應急發電機廢
氣 由 樓 頂 2 根 51m 高 排 氣 筒
16#~17#排放;科研行政樓(二期)
應急發電機廢氣由樓頂 2 根 60m 高
排氣筒 18#~19#排放
新增
廢水處理
醫療區和科研行政區各設置1座地埋式污水處理站,處理
能力分別為750m3/d和725m3/d,處理工藝均為“A/A/O 二
級生化+消毒+過濾”,用于處理病區廢水、化驗室廢水、
科研實驗室廢水、動物實驗樓廢水、辦公生活污水、鍋
爐、冷卻塔排水及經隔油處理的廚房廢水
本次對西側科研行政區現有 1 座地
埋式污水處理站進行擴建,新增 1
套接觸氧化池,其余依托現有。擴
建后處理能力為 1100m3/d,處理工
藝不變,用于處理 06-02 地塊現有科
研行教學樓(一期)、動物實驗
樓、行政及生活保障樓及本次擴建
的科研行教學樓(二期)、06-03 地
塊醫療綜合樓(二期)產生的廢水
現有污水處理站擴
建,新增 1 套接觸
氧化池,其余依托
現有
固廢暫存
醫廢暫存間
東側醫療區西北角設置 1 間醫廢暫存
間,建筑面積 18m2
綜合醫療樓(二期)東北側設置 1
間醫廢暫存間,建筑面積 25m2
新增
危廢暫存間
東側醫療區西北角設置 1 間危廢暫存
間,建筑面積 15m2
綜合醫療樓(二期)東北側設置 1
間危廢暫存間,建筑面積 25m2
新增
生活垃圾暫存處
東側醫療區西北角設置 1 間生活垃圾
房,建筑面積 18m2
綜合醫療樓(二期)東北側設置 1
間生活垃圾房,建筑面積 20m2
新增
生物安全
涉及微生物的操作均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含生物活性
的器皿經高溫高壓滅菌后再行使用及清洗;醫療廢水中
含致病微生物、高溫、放射性的廢水經預處理隨其他廢
水一同經擴建的污水處理站(A/A/O 二級生化+消毒+過
濾)處理后納入市政污水管網;含生物活性的固廢經高
溫高壓滅菌后再行暫存、委托處置。
本項目涉及微生物的操作均在生物
安全柜中進行,含生物活性的器皿
經高溫高壓滅菌后再行使用及清
洗;醫療綜合樓(二期)中生物實
驗室含活性器皿經滅活后再清洗;
含生物活性的固廢經高溫高壓滅菌
后再行暫存、委托處置。
新增
32
6 主要設備
本項目及全院主要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安裝位置如下表所示。
表 13 醫院現有、本次新增及擴建后全院主要設備一覽表
序號
設備名稱
設備型號
設備數量(臺/套)
使用部門
擴建前 本項目
新增
擴建后全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3
37
38
注:本項目新增 MR、CT、MRI 和直線加速器涉及的輻射環境影響,不在本次評價范
圍內,建設單位需根據環保要求另行申報。
7 主要原輔料
7.1 原輔料消耗情況
項目主要原輔料消耗見下表。
表 14 項目主要原輔料消耗一覽表
序
號
位置
原輔料名
稱
包裝規格
年消耗量(kg/a)
最大儲存
量(kg)
現有
本項目
全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4
本項目實驗過程微生物使用情況見下表。
表 15 微生物使用情況一覽表
序號
名稱
生物安全
防護等級
現有年耗
量/支
本項目年耗
量/支
規格
(mL/支)
來
源
1
2
全院使用的
均為生物工程
材料,并非衛生部頒布的《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的致病性的大腸
桿菌和腺病毒。實驗所需生物安全實驗室級別為 BSL-1(P1)。
本項目使用的各類微生物均對人體、動植物和周圍環境危害較低。為確
保部分實驗過程的潔凈要求及考慮醫院未來發展需求,本次生物實驗室中部
分區域按照 P2 實驗室進行設計。
35
表 16 主要原輔料理化性質一覽表
序號
名稱
CAS
外觀與性狀
密度
g/cm3
熔點
℃
閃點
℃
沸點
℃
蒸汽壓
kPa/20oC
急性吸入毒
性(LC50)
急性經口毒
性(LD50) 可燃性 嗅閾值
mg/m3
溶解性
1.
無色透明易揮發液體
0.79
-97.8
9.7
64.7
12.3
43.68mg/L
(大鼠吸
入)
17100mg/kg
(兔經皮)
易燃液
體類別
2
14.3
與水混溶,
可 混 溶 于
醚、苯、乙
醇等多數有
機溶劑
2.
無色溶液
0.82
-18.8
85
-19.1
13.33(-
57.3℃)
590mg/m3
(大鼠吸
入)
800mg/kg
(大鼠經
口)
2700mg/kg
(兔經皮)
易燃液
體類別
4
/
易溶于水,
溶于乙醇等
多數有機溶
劑
3.
無色透明液體
0.86
-34
25
140
1.33
/
/
易燃液
體類別
2
/
不溶于水,
可混溶于乙
醇、乙醚、
三氯甲烷等
多數有機溶
劑。
4.
無色透明液體,有酒香。
0.79
-114.1
12
78
5.73
/
7060 mg/kg
(大鼠經
口)
易燃液
體類別
2
1.06
與水混溶,
可 混 溶 于
醚、三氯甲
烷、甘油等
多數有機溶
劑。
5.
無色或淺黃色透明液體
1.19
-114.2
88
-85
22.61
3124ppm(1
小時,小數
吸入)
900mg/kg
(兔經皮)
易燃液
體類別
4
/
可溶于水
6.
無色透明液體
0.79
-88.5
12
82.5
4.40
53mg/L(2
小時,小鼠
5040 mg/kg
(大鼠經
易燃液
體類別
2.68
與水混溶,
可混溶于乙
36
吸入)
口)
12800mg/kg
(兔經皮)
2
醇、乙醚、
三氯甲烷等
多數有機溶
劑。
7.
無色透明液體
1.48
-63.5
60.5
61.3
21.2
47702mg/m3
(4 小時,
大鼠吸入)
908mg/kg
(大鼠經
口)
易燃液
體類別
4
/
微溶于水,
混 溶 于 乙
醇、乙醚、
石油醚、四
氯化碳、苯
和揮發油
8.
無色透明液體
0.71
-116.2
-44.37
34.6
58.92
221190mg/m
3(2 小時,
大鼠吸入)
1215mg/kg
(大鼠經
口)
易燃液
體類別
1
/
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
苯、三氯甲
烷等多數有
機溶劑。
9.
白色晶體,無臭。
2.165
801
1413
1465
/
/
3000mg/kg
(兔經皮)
不燃
/
易溶于水
10.
微黃色溶液
1.3
-6
>111
40(分
解)
2.5
10.5mg/L
/
不燃
/
易溶于水
注:嗅閾值根據 Chemical Book 查詢數值換算為 mg/m3
37
建
設
內
容
7.2 VOCs 物質判定
根據《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1/933-2015)中揮發性有機物
VOCs 的定義:用于核算或者備案的 VOCs 指 20℃時蒸汽壓不小于 10Pa,或者
101.325kPa 標準大氣壓下,沸點不高于 260℃的有機化合物或者實際生產條件下
具有以上相應揮發性的有機物(甲烷除外)的統稱。
本項目使用的原材料 VOCs 判定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 17 VOCs 物質判別
序
號
名稱
沸點
(℃)
飽和蒸氣壓
(kPa)
是否屬
于
VOCs
年消耗量 kg/a
現有項目
本項目
新增
全院
1
甲醇
64.7
12.3
是
79
+384
463
2
甲醛
-19.1
13.33(-57.3
℃)
是
16.4
+46.29
62.69
3
二甲苯
140
1.33
是
17.2
+247.68
264.88
4
無水乙醇
78
5.73
是
86.9
+324.72
411.62
5
95%乙醇
78
5.73
是
/
+66.36
66.36
6
75%乙醇
78
5.73
是
474
+1629.6
2103.6
7
三氯甲烷
61.3
21.2
是
/
+22.12
22.12
8
乙醚
34.6
58.92
是
7.2
/
7.2
VOCs 總計
680.7
+2720.77
3401.47
經上表辨識可知,上述原輔材料均屬于 VOCs 的物質,均以綜合性指標非甲
烷總烴(NMHC)進行表征。
8 勞動定員和運行時間
勞動定員:本項目行政辦公、后勤新增 150 人,科研實驗人員新增 400 人,
。項目建成后全院勞動定員 1750 人,
。
工作班制:醫院24小時提供醫療服務,年接診天數為365天;病理檢驗及科
研實驗一班制,年工作250天,每天工作8小時。
其它:本項目于醫療綜合樓(二期)設有宿舍,于科研教學樓(二期)設有
營養食堂及員工食堂。
9 公用工程
9.1 用電
本項目由市政電網供電。年用電量新增約 1200 萬 kW·h/a。
9.2 給水
38
本項目供水主要由市政管網供給。
現有項目醫療區(含冷卻塔補水、熱水鍋爐補水)日用水量 1070.3m3/d,日
排 水 量 627.4m3/d ; 科 研 行 政 區 ( 含 冷 卻 塔 補 水 、 廚 房 用 水 ) 日 用 水 量
544.6m3/d,日排水量 290.4m3/d。
本項目不同用水對象的用水定額選自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方案中平均每天用
水量,本項目總用水量 1322.4m3/d。根據設計方案,醫療綜合樓(二期)用水量
323.8m3/d;科研教學樓(二期)用水量 17.2m3/d;食堂用水量 70.1m3/d;本項目
新增 3 臺 600t/h 循環冷卻塔,循環水量以 2%計,工作時間以 24h 計,則循環冷
卻塔補水量為 864m3/d;熱水鍋爐補水 1.3m3/d;地下車庫沖洗用水量 2m3/d;本
項目行政、后勤人員新增 150 人,科研人員新增 400 人,包括宿舍人員 240 人,
生活用水量約 64.4m3/d。
具體用水量見下表 18。
9.3 排水
本項目病理檢驗科涉及使用試劑產生的廢液及其前道清洗廢液不外排,作為
醫療廢物中的檢驗廢液進行收集、處置。
本項目廢水主要包括醫療廢水 W1、科研廢水 W2、純水制備濃水 W3、食
堂含油污水 W4、鍋爐排水及蒸汽冷凝水水 W5、冷卻塔排水 W6、地下車庫沖
洗廢水 W7、生活污水 W8。
本 項目 對西 側科 研 行政區現有污水處理站進行擴建,擴建處理規模
375m3/d,擴建后污水處理站總處理規模 1100m3/d。
(1)醫療廢水 W1:醫療廢水主要來自醫療綜合樓病人、醫護、陪護產生
的的生活、診療污水以及檢驗廢水,其中檢驗廢水主要來源于門診部檢驗、病理
分析器皿清洗及檢驗等,含生物活性的器材經滅活后再進行清洗。
本項目不設傳染病科室,水質與生活污水類似。醫療廢水總排放量約
247.6m3/d。
(2)科研廢水 W2:主要來自科研實驗廢水,排放量約 0.8m3/d。
(3)純水制備濃水 W3:醫療綜合樓(二期)門診部檢驗、病理分析器皿
清洗廢水及檢驗過程、科研教學樓(二期)科研實驗涉及器皿清洗過程中均使用
39
少量的純水,由建設單位新建的 5 套 0.02t/h 純水系統制備,制備率 75%。醫療
綜合樓(二期)純水用量為 0.9m3/d,科研教學樓(二期)純水用量為 0.9m3/d,
則總純水用量為 1.8m3/d,純水制備新鮮水用量為 2.4m3/d,純水制備濃水為
0.6m3/d。
(4)食堂含油污水 W4:排放量以用水量的 90%計,約 63.1m3/d。
(5)鍋爐排水及蒸汽冷凝水 W5:排放量以用水量的 90%計,約 1.2m3/d。
(6)冷卻塔排水 W6:排水量以循環水量的 25%計,約 216m3/d。
(7)地下車庫沖洗廢水 W7:排放量以用水量的 90%計,約 41.4m3/d。
(8)生活污水 W8:職工生活污水量以用水量的 90%計,約 58m3/d。
綜上,本項目排水量約 628.7m3/d(約 227566.5m3/a)。西側科研行政區現
有工程進入污水處理站的水量約 290.4m3/d,本項目運營后,進入西側科研行政
區污水處理站的總水量約 919.1m3/d。
醫療綜合樓(二期)中生物實驗室含活性器皿經滅活后再清洗、中心供應室
產生的高溫廢水經降溫池降溫、檢驗科及病理科產生的實驗廢水經含氯消毒劑消
毒預處理、食堂含油污水經隔油池處理、車庫地面沖洗廢水經隔油沉砂池處理,
以上廢水經預處理后與其他廢水一同經本次擴建后的污水處理站(A/A/O 二級生
化+消毒+過濾)處理后由監測井納入市政污水管網;科研教學樓(二期)產生
的科研實驗廢水經酸堿調節處理后,與其他廢水一同經本次擴建后的污水處理站
(A/A/O 二級生化+消毒+過濾)處理后由監測井納入市政污水管網。
本項目給排水具體計算情況見下表。
表 18 本項目新增給水排水情況一覽表
區域
用水對象
人數
(人)
定額
(L)
日用
水量
m3/d
年用水量
m3/a
日排
水量
m3/d
年排水量
m3/a
醫療
綜合
樓
(二
期)
門急診病人
2700
12
32.4
11826
29.2
10658
門急診醫護
100
80
8
2920
7.2
2628
病床用戶
300 床
320
96
35040
86.4
31536
輸液
300 座
12
3.6
1314
3.2
1168
病房陪護、醫
護
610
220
134.2
48983
120.8
44092
宿舍用水
240
160
38.4
14016
34.6
12629
行政辦公
50
40
2
730
1.8
657
后勤
100
80
8
2920
7.2
2628
40
純水制備
/
/
1.2
300
0.3
75
其中
檢驗
/
/
0.9
225
0.8
200
小計
/
/
323.8
118274
291.5
106271
科研
教學
樓
(二
期)
純水制備
/
/
1.2
300
0.3
75
其中
科研
/
/
0.9
225
0.8
200
科研實驗人員
400
40
16
4000
14.4
3600
小計
17.2
4300
15.5
3875
食堂
營養食堂
600 人 3
餐
15L/
(人·餐)
27
9855
24.3
8869.5
職工食堂
1150 人
2.5 餐
15L/
(人·餐)
43.1
15731.5
38.8
14162
小計
70.1
25586.5
63.1
23031.5
冷卻塔補水
3 臺
600t/h
/
864
315360
216
78840
燃氣熱水鍋爐補水
3 臺
2.8t/h
/
1.3
474.5
1.2
438
地下車庫沖洗
23000m2
2L/
(m2·次)
46
16790
41.4
15111
總計
1322.4
480785
628.7
227566.5
本項目及本項目營運后水平衡圖見下圖。其中一期醫療區排水經東區的污水
處理站處理后排放,一期科研區排水與本項目一同經西區本次擴建后的污水處理
站處理后排放。
41
圖 1
本項目水平衡圖
42
圖 2
全院水平衡圖
9.4 暖通系統
采用變冷媒流量分體多聯式空調系統,按區域設置,確保各區域系統運行的
獨立性;另設置獨立新風系統。
43
各空調房間設置天花板嵌入式四出風型室內機,頂送頂回。
設集中的新風空調器處理新風,新風直接送入各房間。
9.5 潔凈系統
項目儀器室、手術室等區域設為潔凈區,每個潔凈區分別設置凈化空調新風
系統和凈化排風系統,凈化空調新風系統設置空氣過濾器,凈化排風系統設置防
止倒灌措施。系統采用紫外線消毒方式。通過人物流進出通道的壓差控制,使潔
凈區外空氣不會逸至潔凈區內。潔凈區對室外、非潔凈區均保持正壓。
10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項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國際醫學園區的國際醫院區紅曲路 688 號復旦大
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西側科研行政區內 06-02 地塊剩余空地及 06-02 地塊南
側的預留發展空地 06-03 地塊內。06-02 地塊內南側剩余空地建設 1 棟科研教學
樓(二期),06-03 地塊建設 1 棟醫療綜合樓(二期)。
科研教學樓(二期)與西側科研行政區現有科研教學樓(一期)形成科研內
區,醫療綜合樓(二期)形成醫療外區。醫療綜合樓(二期)呈集中式布置,門
診與醫技緊鄰布置,住院部分別疊置于門診醫技部之上,形成緊湊集約的總體布
局。醫療綜合樓(二期)與科研行政樓(二期)通過連廊連接,創造出緊湊高效
的人流系統,且利于臨床研究醫學中心的高效運作及資源共享。
醫院于南側望春花路設醫療綜合樓(二期)門診、住院等主出入口,東側設
置科研教學樓(二期)出入口,并利用西側科研行政區現有北側污物出入口進行
污物運輸,清潔供應從南側次入口進入,并通過主體建筑西側的清潔坡道運輸至
地下一層西側清潔卸貨平臺提供全院的物資供應。
本項目對西側科研行政區現有污水處理站進行擴建,污水處理站埋地,污水
處理設備采取密閉式,并放置在密閉污水處理間。醫廢暫存間、危廢暫存間位于
醫療綜合樓(二期)東北側,遠離人流區域,上述暫存間地面采取硬化防滲,液
態危險廢物包裝容器底部設有托盤。
本項目在醫療綜合樓(二期)東北側設置 1 座 20 平方米垃圾房,收集院內
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堆放過程中雖會產生少量臭氣,但垃圾房內垃圾日產
44
日清,定期清洗,異味較小。本項目垃圾房、地下車庫等對周邊環境敏目標的分
析如表 19 所示,其設置可滿足《上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技術準則》(滬府辦
[2011]51 號)、《機動車停車場(庫)環境保護設計規程》(DGJ 08-98-2014)
等相關要求中的規定。
本項目周邊除現有本院現有建筑及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外,其余均為低矮的
農民住宅。本院現有最高建筑為醫療綜合樓(一期)的住院部,距離本項目科研
行政樓(二期)為 142m,距離本項目醫療綜合樓(二期)為 210m,醫療綜合樓
(一期)高 11 層,低于本項目科研行政樓(二期)12 層。質子重離子醫院中最
高建筑為住院樓,距離本項目科研行政樓(二期)最近,為 340m,因此本項目
所有排氣筒 200m 范圍內無任何高于排氣筒高度的項目地塊外的敏感建筑。
院區內各建筑物之間的間距均滿足《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1
修訂版)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總體布置滿足工藝、地形、地質、通
風、消防、交通及環境保護等要求,體現了安全、適用、經濟、美觀和可持續發
展的規劃理念。
從環境保護和環境風險角度,本項目平面布置合理。
11 公建配套設施布局合理性分析
表 19 公建配套設施布局合理性分析表
名稱
標準要求
本項目情況及控制措施
是否符合
食堂
油煙
排放
口
《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H
J 554-2010):
1)經油煙凈化后的油煙排放口與
周邊環境敏感目標距離不應小于20
m;經油煙凈化和除異味處理后的
油煙排放口與周邊環境敏感目標的
距離不應小于10m。
2)飲食業單位所在建筑物高度小
于等于15m時,油煙排放口應高出
屋頂;建筑物高度大于15m時,油
煙排放口高度應大于15m。
1)油煙經油煙凈化器和除異味
裝置處理,油煙排放口位于科
研教學樓(二期)頂層60m處,
離醫院主體部分的最近距離25
m,離周邊環境敏感目標的最近
距離250m,均大于10m,不會
對其造成環境影響。
2)本項目建筑物高度大于15
m,油煙排放口高度為60m,設
在 科 研 教 學 樓 ( 二 期 ) 的 樓
頂,均遠大于15m,滿足要求。
符合
地下
停車
庫車
輛出
入口
《機動車停車場(庫)環境保護設
計規程》(DGJ 08-98-2014):
以貨運汽車為主的公共停車場,以
及公交、出租車和運輸行業等專用
停車場(庫)車輛進出口與相鄰環
境敏感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
20m,其他機動車停車場(庫)車
本項目機動車停車庫位于聲環
境 3 類功能區,地下車庫設置
了 5 個車輛出入口,3 個位于科
研教學樓(二期)東南側,2 個
位于醫療綜合樓(二期)西南
側和東南側。另在西側科研行
政區行政及生活保障樓北側設
符合
45
輛進出口與相鄰環境敏感建筑離應
符合下列要求:1)在1類及以上聲
環境功能區內,不應小于10.0m;
在2類及以下聲環境功能區內,不
應小于8.0m。
置 一 條 污 物 專 用 坡 道 , 寬 4
米,用于運出污物。本項目地
下停車庫車輛出入口距離本院
主體建筑單元最近距離 30m,
大于 20m。
地下
車庫
排風
口
《機動車停車場(庫)環境保護設
計規程》(DGJ 08-98-2014):
機動車停車庫排風口與環境敏感目
標的間距不宜小于10.0m;機動車
停車庫排風口朝向人員活動區域
時,排風口底部離人員活動區域地
坪不應小于2.5m。
地下車庫排風口底部距離地面
的高度為 2.5m,排風口與本院
西側科研行政區主體建筑的最
近距離 30m,大于 10m,不會
影響到環境敏感目標。
符合
垃圾
房
《上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技術準
則》(滬府辦[2011]51號):
垃圾房與敏感建筑的間距≥8m。
垃 圾 房 西 側 距 離 科 研 教 學 樓
(二期)至少 20m,北側道路
兩側為綠化帶。距離南側醫療
綜合樓(二期)離至少 18m,
東側為院內污物出入口。符合
垃圾房與敏感建筑大于 8m 要
求。
符合
綜上所述,本項目公建配套設施布局合理。
環評附件新讀取2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