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內容及規模
每年可生產5萬平方米膜電極
項目簡介
9月27日下午,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武漢經開區管委會和武漢市科技局承辦的“2022年武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中科院)專場”在武漢經開區舉辦。
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產業是武漢市重點發展的九大支柱產業之一,本場活動聚焦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領域。
中科院智能制造領域研究院所發布220余項最新科技成果,智能傳感器研發及在涉水行業的應用推廣等4個優秀項目現場路演,新型膜脫氨材料及裝備開發、動力電池分析與儲能應用等20個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現場簽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億元。
膜電極(MEA)是燃料電池的核心零部件,被譽為燃料電池“CPU”。
武漢理工大學燃料電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氫電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轉化的“燃料電池膜電極自動化生產”項目簽約落地武漢經開區,該項目將攻克燃料電池膜電極大批量制備的共性關鍵難題,成功開發國內首批膜電極定制設備,建成一條燃料電池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每年可生產5萬平方米膜電極,為我國氫燃料電池提供核心部件和技術支撐。
近年來,中科院武漢分院與武漢市緊密合作,推動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落地,為武漢加快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動力。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武漢經開區聯合建立的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面向電子信息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重點突破“4-6”級中試工程技術難題。現已獲批湖北省電子信息材料技術產業研究院、湖北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并承擔了工信部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十余個科技項目,匯聚了150余人的專業團隊,已申請專利108項。
近年來,武漢經開區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出臺“科創33條”“知識產權八條”“市場主體黃金十條”“人才強區戰略3.0”等政策,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轉化鏈條。武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3335”現代產業體系,持續舉辦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大力推進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聯絡員制度、中試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在車谷轉移轉化,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產業是武漢市重點發展的九大支柱產業之一,本場活動聚焦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領域。
中科院智能制造領域研究院所發布220余項最新科技成果,智能傳感器研發及在涉水行業的應用推廣等4個優秀項目現場路演,新型膜脫氨材料及裝備開發、動力電池分析與儲能應用等20個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現場簽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億元。
膜電極(MEA)是燃料電池的核心零部件,被譽為燃料電池“CPU”。
武漢理工大學燃料電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理工氫電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轉化的“燃料電池膜電極自動化生產”項目簽約落地武漢經開區,該項目將攻克燃料電池膜電極大批量制備的共性關鍵難題,成功開發國內首批膜電極定制設備,建成一條燃料電池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每年可生產5萬平方米膜電極,為我國氫燃料電池提供核心部件和技術支撐。
近年來,中科院武漢分院與武漢市緊密合作,推動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落地,為武漢加快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動力。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武漢經開區聯合建立的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面向電子信息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重點突破“4-6”級中試工程技術難題。現已獲批湖北省電子信息材料技術產業研究院、湖北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并承擔了工信部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十余個科技項目,匯聚了150余人的專業團隊,已申請專利108項。
近年來,武漢經開區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出臺“科創33條”“知識產權八條”“市場主體黃金十條”“人才強區戰略3.0”等政策,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轉化鏈條。武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3335”現代產業體系,持續舉辦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大力推進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聯絡員制度、中試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在車谷轉移轉化,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